小学的时候翻过红楼梦,是带插画的青少版,翻了几页就觉得没意思。一个少爷和一堆丫鬟小姐,成天哭哭闹闹,不如三国演义智计百出,亦不如水浒传快意恩仇,甚至比不上西游记的一只猴子。另外书里的人物关系我也理不清楚,贾史王薛四家人物关系复杂,亲戚关系两层以上我就昏头了,这也是我读红楼梦的极大阻碍。
待到下次看红楼梦,已是高二了,那日我在大众书局买书,捡起中华书局版本的红楼梦翻了翻,就放不下手了,从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这两位神仙与一块石头的对话开篇,以贾府由兴转衰为背景,演绎了一场大观园内的爱恨情仇,最终食尽鸟投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宝黛的爱情是那么诗意美好,即使笼罩在大厦将倾所投射的阴影下,也仍如一束光挣脱出来,映照在每一个读者心田。
这次江苏大剧院的红楼梦舞剧我期待了很久,上半年那次巡演我就没抢到票,这次六月份加场的票我又没抢到,心灰意冷之际,Czzzzh帮我抢到了!我又要抱着Czzzzh的大腿感激地喊爹了。
观剧体验
我歌舞剧还是看得少了,我以为是像看电影一样的,结果进门就把我相机和水全收缴了,不让我带进去,压点到场之后,发现其实早就开始了,原来这种歌舞剧是有暖场环节的,也是长见识了。
开场时通过金色背景板上写的“判词”介绍了金陵十二钗,舞台上逐渐烟雾缭绕,十二钗朝我们款款走来,因为前期没做功课,也没看暖场,除了王熙凤和妙玉服饰比较特殊,可一眼认出,其他人我还分辨不清。在书中因为秦可卿早逝,巧姐年龄尚幼,十二金钗没有齐聚一堂的机会,在舞台上,她们可算能齐亮相了。
全剧以传统章回体的形式呈现,分别为“入府”、“幻境”、“含酸”、“省亲”、“游园”、“葬花”、“元宵”、“丢玉”、“冲喜”、“团圆”、“花葬”、“归彼大荒”12个篇章,我试着选几幕让我印象深刻的剧情,谈一谈我的感受。
入府
试想年幼的孩子寄人篱下是什么样的状态,看看舞台上的林黛玉就明白了,舞台前区是林黛玉初入贾府,无依无靠,不知所措,舞台后方是贾府众人推杯换盏,热闹非凡,孤独与温暖,冷清与喧哗通过舞台前后的演绎构成强烈的意象对比,恰如人生中的不同境遇。
舞台空间的分区,不仅可以在有限时间内表达更多的情节,还可以使矛盾更加冲突,包括后面冲喜片段也运用了相同的手法,悲喜交织下,观众的情绪也随之激荡。
所幸我们的黛玉是有人宠爱的,拜过贾母,两人便哭作一团,我记忆中的贾母已是心肝肉儿唤个不停了。当此时那位”外貌最是极好“的年轻公子走上台,他符合我心目中对贾宝玉的全部想象,”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全场的灯光渐渐暗去,仅留下一道顶光打在宝黛身上,这便是木石前盟的缘分了,两人站定后便再也不动,只是痴痴地望着对方,这宛若宿命中的相见是那么的纯真美好。舞剧无声,我的耳畔传来了87版红楼梦宝玉的那句”这个妹妹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省亲
本该是热闹非凡,红红火火的景象却透着阴森可怖的气息,随行的侍从宛若百鬼夜行,夸张地扭动着他们的身躯,开场就为此行笼罩上了悲剧色彩。
元妃的衣袍宽大不合身,比起姑娘们的服饰,显得格格不入,像是被人强行套上去的。舞台中央的元妃动作僵硬,四肢掩藏在”皇家威仪“之后,活脱脱像个牵线木偶。本是血浓于水,却分了君臣,见到亲友对自己下拜,元妃心里应有多痛。

脱下了压抑人性的华服,元妃方才变成了元春,她舞姿翩跹,亲密地与姊妹们互动,自由的空气是这般甘美,今日方知我是我。她悄然滑步到宝玉身后,俏皮地拍了拍他的脑袋,他们一定有说不完的话吧。
可是快乐如噩梦一转眼惊醒,美好的时光终究是短暂的,待贾府众人对着那件无人穿着的衣物顶礼膜拜后,元春又套上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走向她命中注定的悲剧终点。
葬花
葬花是红楼梦的经典桥段,看着黛玉面带悲切,进行的这段无实物表演,心中一番诗人情怀的我与她产生了深切共鸣,口中不由喃喃念道”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诗人伤春悲秋,对落花自有一番怜惜,生命无常,人世间亦有多少悲欢离合,唯有借这春花秋月,以遣满腔愁绪。
黛玉之愁比之又更深了一层,这飘零之花与这闺中儿女何其相似,都是那般脆弱和身不由己,葬花便是葬自己了。只见台上的黛玉身着白衣,轻皱娥眉,将长袖甩将开,轻纱漫舞,摇曳生姿,丝丝缕缕牵带着花瓣的香气,惹人心醉。
葬花这幕中还合并了宝黛共读西厢记的情节,两人刚还在读书,可能是目光交错的一刹那,四目相对,情愫暗生,伴着舞台上洒下的花瓣雨不由得翩翩起舞,此情此景言语形容实在是太乏力了,还得现场观看才能体会。
花葬
如果说葬花是宝黛心念合一,尚存在着缱绻与温情,那么与之名字回环的花葬则是将一切撕扯的干干净净。入眼就是十二座如墓碑般的木椅,十二钗身着各身着一色彩衣,坐在上面表情似哭似笑,很难想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在人脸上能表达地如此和谐。
她们在座椅上奋力舞动着,起初还觉得此情景有些惊悚,但逐渐其强烈的震撼力穿透我的心脏,全场鸦雀无声,只隐约听得舞台上传来几声呜咽,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股悲伤情绪席卷全场,我看到台下不少人悄悄抹着眼泪。

舞台上满地铺满了白花,像是为她们送葬,四周的幕布全部撤去,灯光器械,管道钢筋全部露了出来。之前美轮美奂的舞台和最后这幕构成强烈的对比,我惊觉在撕扯下红楼诗意面纱后徒留下一个冰冷残酷的世界,大厦倾倒下留下了什么?一片狼藉而已。
可废墟中亦能重建精神家园,她们由缄默到怒吼,由麻木到挣扎,打碎封建社会为其套上的枷锁,用生命谱写一曲向死而生的时代悲歌。导演对这十二朵金花饱含着深切同情,将红楼梦既定结局改写,向她们赋予了新时代女性顽强拼搏的力量,古典与现代隔着岁月深情对视,花葬便是横亘在时光长河上的桥梁。
花葬悼亡,归彼大荒;挽歌一曲,余音绕梁;今夜红楼,大梦一场。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