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小红书上发帖寻求摄影互勉,我心里其实是很忐忑的,人像摄影不同于风光拍摄,后者是可以独立完成的,而前者要和模特配合完成创作。
这对于我来说有两点比较困难:
1、沟通与摆姿引导
用现在时兴的话说我是个i人,即使我认为我不存在交际能力上的障碍,但和陌生人社交会很不自在。我担心这会影响到摄影的整个过程,毕竟与模特沟通与动作引导关系到成片的质量。
2、对拍摄效果的担忧
经常在社交平台上看见很多质量很高的人像作品,害怕自己作为新手拍不出好的效果,让模特失望。
但既然坚定地选择了要拍人像作品,不可能不去和人打交道,而且要么就不做,如果决定要做就得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我对于克服犹豫不决,没有信心有一个秘诀:先趁自己头脑发热,决心最强的时候开启一样事情,待到自己畏缩的时候便因为开弓没有回头箭,硬着头皮就把事做完了。
这个秘诀对我来说屡试不爽,强行先将自己置入陌生环境,然后逐渐就突破舒适圈了
前期准备
在小红书上与模特敲定了拍摄时间和题材之后,我就开始规划拍摄相关的细节了。
缓解焦虑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做准备,我看了与我拍摄题材相关的大量实地拍摄的视频,尤其去观察摄影师的取景角度,如何去引导模特的话术。另外我还在手机上保存了不少适合的摆姿供自己反复观看,保证拍摄过程中不会出现脑袋空空,不知道让模特摆什么姿势的尴尬场面。
关于摆姿我总结了一个小经验,拍摄中尽量让模特手上有些什么东西,或者身体有所倚靠,在引导动作的时候,可以描述一个小场景,让模特动起来,然后进行抓拍,这样可能会更自然。
关于拍摄物品的准备上,我买了一把透明雨伞,这在日系小清新拍摄中是经常使用的道具。我学了一招把落叶放到伞内侧,然后打伞抓拍落叶缤纷的场景,以及透过伞拍一张人脸特写,营造出颇为梦幻的效果。
对于新手摄影师,我认为前期到拍摄地踩点是挺重要的事情,或者选一个自己较为熟悉的地点,在熟悉的环境里拍照能缓解紧张的情绪,能产生掌控感,也更容易找到合适的拍照角度。这次我选择的地点就是宪法公园,我之前去拍过照,对一些点位比较熟悉,而且拍摄当天约定的时间是下午,我早上就过去了,跟在一些摄影师后面学他们的拍摄角度和模特的摆姿,收获了不少经验。
拍摄中
总的来说拍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我回去看lr选片的时候,总感觉有的照片差一步就能拍出最佳效果了,当时没有察觉到去补拍调整,真是太可惜了。
首先就是光线的问题,我是下午两点钟开始的拍摄,那会光线是一天中最强烈的时候,我拍摄的一部分照片受限于环境,要么脸上光线太强,有些过曝,要么在阴影处拍摄没有光效果不佳。我觉得有些可惜的点在于,有几张照片把一半脸照亮,另一半脸处则完全是暗的,有点阴阳脸的意味,但模特的表情神态是很好的,这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我拍摄经验的不足。

我把比较好的拍摄时间留给了旁边的银杏里公园,过去后发现银杏树的旁边有一堵高墙,刚巧把下午的阳光几乎全部遮住了,实地景象和我在帖子上看见的差别挺大的,可见在初期选取拍摄地的时候也要注意分别照骗的存在。除此之外,冬天的太阳下山特别早,五点左右就没有什么光了,当时我也忽视了这点,导致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拍银杏,特别痛苦。
当没有光源的时候,反光板就有些鸡肋了,我感觉如果能带一盏补光灯就好了,应用面要比反光板广得多。
另外我尝试让模特坐在台阶上,我拿广角镜头仰拍想营造出冲击力比较强的效果,但让模特调整了好几次腿的姿势都没有达到效果,拍得还有些显短。后来我回去看照片复盘的时候才找到原因,模特穿的是长款的大衣,裤子也比较宽松,显示不出身体曲线,要拍那种造型就有些不伦不类了。可见看见别人好的效果也没法无脑去抄,还得结合当时的环境,模特的着装而定。
当然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我也有做的还行的地方,有几张照片我做到了把人拍好看的同时,注重环境的秩序感,比如我拍了水中倒影的对称效果,立柱缝隙间的特写等等,我和模特都还挺满意的。
后期
这是我第一次互勉约拍,所以我尽力想把后期做好,在查教程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像素蛋糕,一款AI修图软件,感觉真是太好用了。像素蛋糕相当于电脑版的醒图,只不过功能更加强大,我觉得它的磨皮和液化做的相当出色。
对于这类工具,早几年我的态度是尽量不用,我希望学一样东西能掌握底层原理,就比如中性灰磨皮,我看教程是建立中性灰图层,然后一点点去微调。这几年我的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对于拍照这件事,我更看重积极的反馈,我希望用像素蛋糕这类工具,模特看到最后的成品能发自内心地赞美,而不是我不熟练地用PS折腾半天,效果还不是很好。毕竟如果开始总受打击,我可能都失去拍照的信心了,还谈什么工具的选择呢?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这是我这几年的一点体会。
人为什么会本能地喜欢打游戏、刷短视频呢?因为这些给的正面反馈太迅速了,“付出”就马上有回报,这当然是人惰性的体现,但利用好这点,也能做一些事情。
像素蛋糕真是有很多优点,我认为它唯一的缺点就是按张数收费,一张大约3毛钱,不过我出去拍一次照片也就回来修十张图左右,所以也完全能接受。我现在的工作流就是lr先筛选照片星级,初步调色,再导入像素蛋糕磨皮、调整肤色、液化等等。
以上说了一堆废话,说回到调色,宪法公园的建筑比较规整,有层次,我想整体用冷色调,于是我先把色温调整到4400k,色调也往绿色拉了一点。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一下曝光,并拉了一个s型曲线,为了照片更有层次,提升了对比度和纹理。因为整个系列的照片颜色都比较单一,所以没怎么调hsl,无非是对肤色和天空的调整,颜色分级这里将高光和阴影都加了一些青蓝色。
然后我就直接导入像素蛋糕了,先用去瑕疵笔把痘印之类的点掉,然后感觉就是一堆傻瓜步骤了,拉动滑竿对肤色、五官等做一些调整,如此就大功告成。
摄影我觉得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产出作品的质量如何是要人为评判的,没法像代码一样对错分明。我认为摄影难点就在这里,当我开始后期的时候,我很难鉴别出我的后期效果怎么样,可能我觉得还不错,给审美好的人看看,他们就能提出一堆建议。
这里除了让模特本人、身边朋友帮着看看以外,还可以到直播平台找一些摄影小主播帮忙掌掌眼,提一下后期的建议,只要一点点打赏,他们就会对你倾囊相授,这也是我学摄影的一个小技巧。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