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一个人无目的在大街上走,平时上班坐久了就想到处走走。走着走着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就往我脑子里钻,我有很多思考都是在路上完成的,我最近就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博客越写越少了呢?
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走,马上能想到的答案就是两个:
- 工作比较忙,没时间写博客了
- 近期没发生什么值得写的东西,写作欲望不是很强
似乎这个问题就已经有答案,可以跳过去了,但我隐隐约约觉得有些不对劲,感觉这是一个糊弄自己的答案。人总是倾向得到那些直接,迅速可以得到的答案,这是人的天性。人本能地抗拒长期处于疑惑的状态,为了尽快脱离这个状态,就会糊弄一下自己,减少这种消耗。
我重新思考了这些答案,工作确实蛮忙的,虽然加班不多,但工作时间都很紧凑,每天都要做不完的需求。很让我有感触的一点是,业务方之前给到了产品压力,我这里快速处理完需求交付给开发的时候,开发抱怨了一句“一直都在向前跑,连停下来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了。”这话忽然让我从一种机械、浑噩的状态中短暂抽离了出来,意识到我好像真的很久没有停下来思考了。
没有停下来思考并不意味着不思考,只是很久没有深度思考了,当浅层思考得到答案后,就停止了思考这一动作,思考的成果落地后看着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但真的没有问题吗?我究竟多久没有再对答案问一句真的是这样吗?
曾经在工作更忙的时候,我也能输出一些博文,闲暇的游戏、看视频的时间也是绰绰有余,所以第一个回答是不成立的。没时间总成为我们的借口,包括“大环境不好”这种话,这或许真的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我们说的太不假思索了,当它经常成为一个通用答案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警惕是不是真是这样,最起码它不是答案的全部。
那是我变得懒惰,不坚持更新了吗?不,写博文永远不能牵扯到坚持,能长久去做的事情最终都是习惯驱动的,意志力是种消耗品,和人的体力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不会说坚持刷牙、坚持吃饭,这些事根本不会消耗意志力,短期冲刺的时候才会动用意志力,比如赶ddl。如果我判断我是坚持在写博客,那我干脆关站算了,目前来看,这是一个不产生经济效益的事情,只是因为有想写的欲望,才会去输出内容。
那么看起来好像是”近期没发生什么值得写的东西,写作欲望不是很强“的原因,客观来说,近半年来我更换了工作城市,每天开始做饭,定期烘焙,国庆还出去旅游,应该有不少写作素材啊,为什么写无可写了呢?
做这些事情我都有一些感触,也产生过写作的欲望,但却总是难以成篇,只能留下一些只言片语。
最近我红烧鸡块做的有些柴是因为我以为肉焯水和蔬菜一样要热水下锅;
猪肉炖粉条的五花肉有点油腻是因为我买的鲜肉不方便切薄,我刀功也不太好,如果先放在冰箱里冷冻一会再切,然后锅中把油煸出来会好一些;
豆腐鱼汤的颜色不够白是因为我用的是菜籽油,如果用大豆油就好了。
我是有思考和收获的,但都太零碎了,碎片化的想法没经过体系梳理,总是太浮于表面。很多人做饭为什么难吃,是因为他总是日复一日将他的操作重复一遍,没思考也没改进,仅为了果腹。就焯水而言我是明白了肉类要冷水下锅的知识,那细分到猪肉、牛肉、鸡肉会不会焯水的细节又有不同呢?如果我把这些了解清楚,将焯水的知识体系化,那我不就能输出一篇如何焯水的博文了嘛,而不是苦于只言片语无法成文。
那么总结一下以上的思考,我得到了这样两个路径:

输出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输入,大脑总是空空,想不出有什么好写的,自然就不会自我驱动去写博客了。
我还想到了另一个路径:

逼逼叨叨写了这么多,其实最后总结就一句话:
一直在向前跑,也要停下来多思考。
评论 (0)